提到舊約人物掃羅,你對他有怎樣的印象呢?擅自獻祭?追殺大衛?掃羅似乎是一個複雜的人物,讓我們今天從自我價值這個角度來重新認識一下掃羅。
掃羅出場是在撒母耳記上9章,聖經形容他又健壯又俊美……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(撒母耳記上9章2節)。掃羅天生條件非常優越,堪稱高大威猛,又被選為以色列的君(16節)。但當撒母耳按照上帝的旨意選拔他成為國王時,他卻連連推卻,認為自己來自一個微不足道的家族,沒有資格擔任如此重要的職位(10章21節)。當眾人想要尋找他的時候,他卻「藏在器具中了」(10章22節)。
讀到這裡,我們對掃羅的印象似乎是非常謙遜,他在人面前躲藏起來,質疑自己的地位和能力。到底這種自我否定是不是真正的謙卑呢?
其實,掃羅作王期間在不少方面表現出領導能力,也取得過不錯的戰績,但他也常常顯出懷疑、懼怕的情緒,甚是喜怒無常。他甚至容易受到別人的評價和批評的影響,他十分在意自己在人面前的形像。(15章30節)
掃羅對於人的懼怕蓋過了對上帝的敬畏和順服,以至於上帝選擇了合自己心意的大衛作為後繼者。大衛的出現,讓掃羅陷入更深的黑暗之中。當眾人歡聲笑語慶祝大衛和軍隊勝過歌利亞凱旋歸回時,他卻大發雷霆,幾乎要殺掉大衛。
如此看來,自我貶低並不是真正的謙卑,因為掃羅沒有穩固的自我價值感。在他心中,百姓的位置也高過了上帝。百姓怎麼說,往往更影響他的情緒。因此,他對年輕、又對自己忠誠的大衛看為是一種威脅,一次次地試圖將他吞掉。而大衛卻放過了一次可以殺掉掃羅的機會,因為他仍然尊重掃羅是上帝所立的王。
遇見大衛開恩,掃羅也倍受感動,對生命也有了一定的反思。他對大衛說:「你比我公義;因為你以善待我,我卻以惡待你。你今日顯明是以善待我;因為耶和華將我交在你手裏,你卻沒有殺我。」(撒母耳記上24章17-18節) 但遺憾的是,掃羅的心態與行為並沒有真正改變,在後續的故事中他仍然追趕大衛,受困於內心的嫉妒與恐懼。
學謙卑的第一步,其實跟正確又穩固的自我價值有關,否則我們就需要不斷從人與事當中尋求價值與認可,他的焦點總在自我身上,自卑並非謙卑,而是一種驕傲。
反思:
我如何看待我自己?我與他人的人際關係是怎樣的?我有嫉妒憎恨其他人的問題嗎?
禱告:
慈悲仁愛的天父,願祢的恩典浸入我們生命的每一部分,內心因為祢的愛和肯定而滿足,從而學習接納自己的有限,能夠欣賞他人,願我們能夠一點一滴轉化這個社會的競爭文化。
操練1:
透過研讀聖經,尋找有關上帝創造、價值、恩典的經文,認識自己在上帝眼中的寶貴價值。
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以強大的軍事實力攻破耶路撒冷,擄走以色列百姓,興盛一時。他也因此變得極度驕傲自大,他認為自己天下無敵,然而這並沒有為他帶來內心平安,反而心裡惶恐不安。(但以理書2章2節)
如日中天的尼布甲尼撒王不記得夢的內容,他的智者和巫師也無法講解他的夢。當但以理謙卑求問上帝時,上帝便將奧秘的事情向但以理顯明。
尼布甲尼撒王雖然佩服但以理的上帝,但他並沒有真正改變。這時,他仍造了一個金像代表自己的權威與統治,並宣布當人們聽到各種樂器的聲音時,必須跪拜並敬拜這個金像。(3章6節)
但以理的三個朋友因拒絕這樣的要求而被丟進火坑裡,上帝則出手拯救他們,讓他們毫髮無損。看在眼裡的尼布甲尼撒也不得不感嘆:「沙得拉、米煞、亞伯尼歌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!」(28節)
不過尼布甲尼撒王並沒有因此改變,他又做了另外一個夢。在夢中,一位聖者宣告一棵代表他權力的大樹將被砍伐,只留下樹幹,預示著尼布甲尼撒王將被剝奪王位、失去權力,並且被迫過著野獸般的生活,直到他認識真正的王是誰。
但以理為王解夢時已告誡他,「王啊,求你悅納我的諫言,以施行公義除去罪過,以憐憫窮人除掉罪惡,或者你的平安可以延長。」(4章27節)
但尼布甲尼撒王聽到夢的講解卻沒有真正信服,也沒有因此而謙卑警醒。上帝給了他足足一年的時間改變,他卻仍然說出驕傲自負的話「這大巴比倫豈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為首都,要顯示我威嚴的榮耀嗎?這話還在王口中的時候,有聲音從天降下,說:「尼布甲尼撒王啊,有話對你說,你的國離開你了」(30-31節)。此刻上帝終於出手,讓他從最驕傲的巔峰跌下來。
尼布甲尼撒王被趕出人的住地,像母牛一樣吃草,被迫生活在野地,並且與野獸共處,經歷極大的困苦。這一系列的經歷讓他的傲慢消失不見,他終於開口讚美上帝,承認祂的權利與統治。「現在我尼布甲尼撒讚美、尊崇、恭敬天上的王,因為祂所做的全都誠實,祂所行的也都公平。那行動驕傲的,他能降為卑。」(37節) 他也認識了自己的卑微與限制,「世上所有的居民都算為虛無」(35節),他所說的顯然也包括他自己。
當人懂得敬畏上帝,看見上帝的聖潔、偉大、智慧與能力,才會認識自己的渺小與卑微,看自己合乎中道,以謙卑的心態與他人相處。
反思:
你曾經有被上帝降卑的經歷?這些經歷如何成為你成長與轉變的契機?
禱告:
親愛的上帝,國度會興衰更替,唯有祢的國永遠長存。在永恆的主面前,我們卑微卻被祢深深所愛,願時常看見祢的主權與榮耀,在地上以祢豐盛的平安為樂。
操練2:
每天開始之際,感謝上帝給予你新的一天並將自己的生命交託給祂。在一天的不同時刻,學習隨時與上帝連結。夜晚時,花些時間回顧這一日自己的狀態,及時回轉。這個簡單的操練可以讓你從一天的開始就將注意力轉向上帝,並意識到祂的臨在,隨時歸順於祂、將榮耀歸於祂。
在使徒行傳中,當司提反受害的時候,旁邊有一個人在暗自欣喜,他就是掃羅。掃羅是一位法利賽人,擁有令人稱羨的身分和資歷。法利賽人向來以嚴格遵守律法、豐富的學識、較高的社會地位為驕傲。因此,他眼裡容納不下基督徒,他曾極力地迫害基督徒,用權勢壓制基督徒。(使徒行傳9章1節)
然而在前往大馬士革捉拿基督徒的旅途中,掃羅遇見了復活基督的顯現。那道光讓他俯伏在地,當他聽見耶穌的聲音,他認得那是主。「掃羅,掃羅!你為甚麼逼迫我?」(使徒行傳9章4節)那時,掃羅三天什麼都看不見,他專心禁食禱告了三日。大馬士革是一次震撼的、降卑的經歷。
在禱告中,掃羅在異象中見到亞拿尼亞使他重獲視力,並領受來自耶穌基督的呼召與使命,他隨即受洗成為了跟隨基督的人,成為了上帝的僕人。從此,他的生命方向和目的都發生了徹底翻轉。從逼迫基督徒到服事基督徒,在外邦積極宣講基督的福音。他的名字也從希伯來名字「掃羅」成為了希臘名字「保羅」,也反映出保羅立志要成為外邦人的使徒。
我們也從保羅後來的書信中看到保羅的這種轉變,在認識主之後,他不再以自己是法利賽人的身分而驕傲,而是將自己定位為基督的僕人。他將過去的宗教地位,成就看作糞土,為要得著基督。他意識到自己過去熱心逼迫基督徒,靠行律法追求自以為義的驕傲。他說:「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。然而我蒙了憐憫,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祂一切的忍耐,給後來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樣。」(提摩太前書1章15-16節)
因為經歷了恩典與憐憫,保羅不再是倚靠自己的能力和知識,他常常訴說自己蒙恩的經歷,並喜歡誇自己的軟弱,「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」(哥林多後書12章9節)。他真實經歷為什麼上帝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
從掃羅到保羅的轉變,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大馬士革的經歷,那是與恩典相遇,保羅的信仰對象、身分與使命都不再一樣。可能你我並沒有那樣震撼的經歷,但如果我們也常常記念上帝在我們身上所施予的憐憫與恩典,我們就能常常感恩,並深感自己不配。
反思:
你與主相遇的那一刻是怎樣的?你如何體會上帝所賜予的恩典?
禱告:
慈愛的上帝,若不是與恩典相遇,我的心仍然得不到安息。在祢犧牲的愛中,我找到自己的價值,才能真正放下自己。
操練3:
常常分享自己的見證,如何被上帝拯救,從黑暗進入到光明國度的經歷,認識自己不過是上帝蒙恩的管道,需要不斷倚靠上帝的恩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