饒恕沒有辦法在一夜之間產生。耶穌基督在完成救贖大工之前,也經歷過一段痛苦的過程。同樣地,當我們要饒恕他人時,我們會經歷痛苦或掙扎。然而,聖經給了我們許多關於饒恕的例子,提醒我們有關上帝饒恕的恩典,並教導我們饒恕的功課。
被判死刑的罪犯: 耶穌被釘十架時,祂旁邊一位也被釘十架的罪犯向祂呼求說:「耶穌啊,祢得國降臨的時候,求祢記念我」(路加福音23章42節)。於是,耶穌給了他饒恕的應許:「我實在告訴你: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!」(路加福音23章43節)
這位被釘十字架的罪犯明白,他是受到應得的懲罰,但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悔改並信靠耶穌。耶穌沒有計算該罪犯的罪孽,反而饒恕了他。
彼得: 彼得是耶穌的密友。可他卻因為擔心生命受到威脅,在耶穌被捕時三次不認祂。但是耶穌原諒了彼得,彼得後來也被主使用,在各地建立教會(馬可福音14章66-72節;約翰福音21章15-19節)。
彼得不認耶穌以及耶穌饒恕彼得,表明了無論我們傷害主有多深,祂仍然會用愛來饒恕我們,並使我們為祂所用。
行淫時被拿的婦人: 按照當時的法律,通姦的女人應該被判處死刑。 但耶穌基督卻赦免了她的罪(約翰福音8章1-11節)。
耶穌以饒恕的愛代替指責,也挪去那婦人的羞恥和罪惡感。耶穌對婦人說:「我也不定你的罪。去吧,從此不要再犯罪了!」(約翰福音8章11節)相信當我們來到上帝的面前時,祂也會如此待我們。
保羅: 保羅是個逼迫基督徒的人,他進到他們的家中,把他們拉到監裡。使徒行傳第7章也記載,保羅樂意看著司提反被石頭打死。但後來他遇見了耶穌,並用餘生傳講耶穌與復活的道。
保羅的悔改應該成為我們這些蒙上帝憐憫和赦免之人的榜樣。出於感恩與喜悅之心,保羅到各地傳揚上帝饒恕的恩典,以此服事祂。
約瑟(創世記37-50章): 約瑟在年少時期過得很艱苦。他因受雅各的寵愛而被他的兄弟們憎恨。17歲那年,他被扔進一口枯井,險些喪命。之後他被賣到埃及。在埃及期間,他遭誣告侵犯他主人的妻子而入獄。如果說誰應該感到憤怒、心中有仇恨、要報復,那個人便是約瑟。後來在經歷這些悲劇之後,他被法老任命為埃及的宰相。然而約瑟的故事的奇妙之處在於,在迦南饑荒期間,他卻願意原諒他的兄弟們,並且幫助他們。
當我們無法原諒別人時,我們可以看看耶穌所作的工,以及約瑟原諒他哥哥們的見證。
浪子(路加福音15章11-31節): 這是兩個兒子從父親那裡繼承產業的故事。小兒子得到產業後選擇了離開,去到遠方,在那裡賣掉了他的財產,並揮霍無度。後來發生了飢荒,他的錢也已經花光了。由於生活窘迫,他決定回到父親身邊,並為自己的行為懺悔。當父親遠遠看到小兒子時,父親跑上前去迎接他並與他擁抱親吻。看到兒子回到自己身邊,他高興極了,於是舉行了一場盛宴。這裡的父親喻表上帝,有顆毫不猶豫願意饒恕的心;孩子則代表我們,需要悔改回到天父身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