約拿—饒恕的功課

主頁 > 牧者分享 > 約拿—饒恕的功課

約拿—饒恕的功課

何況這尼尼微大城,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,並有許多牲畜,我豈能不愛惜呢?
(約拿書4章11節)

閱讀經文:約拿書4章

約拿書的敘事令人印象深刻。其故事發展引人入勝,而且信息老少鹹宜。我們可曾想過,在逃兵、大魚、魚肚、蓖麻樹的背後,約拿書是一個不饒恕的故事?

耶和華呼召約拿去尼尼微城(亞述的首都)宣告他們的惡。想到亞述人真的悔改、會蒙受耶和華的恩典和憐憫,約拿刻意逃往他施。他最後向耶和華坦白說:「我知道祢是有恩惠,有憐憫的上帝,不輕易發怒,有豐盛的慈愛,並且會改變心意,不降那災難。我就是因為這樣,才急速逃往他施去的呀!」(約拿書4章2b節;聖經和修版)那個時候,其實尼尼微城上下已經披上麻布、禁食悔改了。約拿卻十分不悅、發怒,而且尋死(約拿書4章1-3節)。

明白生命的重要

約拿是一名勉強去宣講信息、卻期望任務失敗的先知。因為亞述人在當時十分邪惡,亞述帝國所占領的國家,都被殘暴的虐待和殺害。其嗜血、好戰和暴虐的程度,令當時的人聞之喪膽。今天,位於英國的大英博物館(British Museum)還展示著亞述的武器以及虐待人的工具,令人聯想他們把戰擄們剝皮以及虐待致死那種慘不忍睹的現場。而約拿對北國以色列的預言曾經應驗,頗有名氣(列王紀下14章25節)。他可能想,只怕他這次去宣告,亞述人真的害怕耶和華而轉離他們的惡、領受上帝的赦免,那就真的「便宜」了亞述人。畢竟,他們殘害了很多人,也占領了以色列一些重要的城鎮,例如拉吉城(列王紀下18章13-14節)。

約拿當逃兵的背後,其實有不能饒恕的心境。

就如一些目擊者,看過日本占領馬來亞時期、日本人如何殺害同胞,他們不能饒恕日本人當時的殘暴。耶和華用風浪、大魚、蓖麻、蟲、東風(約拿書4章5-8節)來教導約拿有關饒恕的功課。饒恕不是便宜了對方,而是釋放了我們自己。即便約拿兩次求死(約拿書4章3、8節),耶和華還是耐心地牽引他明白生命的重要:「我豈能不愛惜呢?」(約拿書4章11節)。

反思與禱告



有什麼人讓你覺得罪不可赦嗎?
在約拿書4章中,上帝與約拿的對話帶給你哪些方面的提醒和啟發?

天父,祢重視每一個生命,且願意萬人得救。
求祢幫助我以祢的愛和眼光來對待所有的人事物。
作者: 吳慧芬博士

馬來西亞神學院舊約講師兼教務主任,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神學碩士(2007),東南亞神學研究院舊約博士(2013)。她的研究興趣為舊約聖經,其他著作包括《聖經詮釋:研讀舊約和新約》(芙蓉:馬來西亞神學院,2017),以及《傳道書析讀:以敬以虔活在當下》(香港:基道,2019)。

主頁 > 牧者分享 > 約拿—饒恕的功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