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​​Joycie

馬太福音5章6節: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,因為他們必得飽足。

在我讀神學期間,我常常在節日以及一些特殊的日子收到紅包、禮物和卡片,不少是匿名的。弟兄​姐妹的慷慨給我溫暖的鼓勵。但記得也有幾次,我打開自己信箱的時候,發現裡面空空如也,我竟然感到些許失落感,原來我內心深處隱藏著拿更多紅包的渴望,我祈求上帝憐憫我心中的貪婪。

「想要更多」是人的本性,因為人想要追求快樂。孩童時代,我們想多吃幾粒巧克力、擁有更多的玩具,這種渴望很少有人認為不妥。然而,我們若從未真正處理內心渴望的根源,長大後,我們很可能變得貪愛權力、愛情、金錢、認可等事物。若我們過度沉迷於這些事物,生命就會被轄制,力量也會被削弱。

舊約中的一個人物亞多尼雅是大衛的兒子,在父親還未離世之前,他就按捺不住內心作王的慾望,為自己建立了一支陣容浩大的隊伍,大造聲勢,提高地位。經文提到,大衛疏於管教亞多尼雅,不願意使他心靈受苦,「他父親素來沒有使他憂悶」(列王記上1章6節)。一個總被滿足、未被管教的人其實不知道如何處理內心層出不窮的渴求。

有人說,當一個人學會延遲滿足時,這實際上是心靈成熟的表現。

我很喜歡《小屋》這本書,「小屋」代表我們靈魂深處的破碎與不堪,裡面隱藏着我們的秘密、各種貪婪。然而,三位一體的上帝並不嫌棄我們,祂願意無條件地接納我們,住在這個小屋裡。

新約中的一個人物撒該,作為「稅務局長」和「富一代」,他的小屋裡面想必隱藏了不少不義之財。但遇見耶穌後的他做了兩個決定:一是把一半的存款分給窮人,二是把騙來的錢加倍還回去。對於一個富有而貪婪的人,拿錢出來就好比要他的命一樣,為什麼撒該可以做到呢?

經過耶利哥的耶穌,本可以不抬頭看撒該,但是耶穌看了,並且叫了他的名字。他感受到耶穌在乎自己。耶利哥有多戶人家,耶穌本可以不用去撒該家住,但是耶穌說:「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」,他知道耶穌接納自己。

撒該的改變其實只因一個單純的願望:想要看看耶穌(路加福音19章3節),於是他就爬上了桑樹。就因著這樣單純的信心,他便得救了,因為「人子來,為要尋找、拯救失喪的人」(10節)。

上帝就是這樣尋找我們、醫治我們,重建我們的價值觀和安全感。

在我讀完神學,生活好過很多之後,想到過去所經歷的各樣恩典,內心有一個渴望就是能夠多多請人吃飯,把恩典分享出去。

撒該的改變其實只因一個單純的願望:想要看看耶穌(路加福音19章3節),於是他就爬上了桑樹。就因著這樣單純的信心,他便得救了,因為「人子來,為要尋找、拯救失喪的人」(10節)。

反思:
親愛的弟兄​姐妹,你的小屋裡隱藏著什麼?什麼是你貪婪的,以支取安全感和快樂的東西? 

禱告:
主啊,很多時候我們貪婪是因為我們不滿足,然而我們所渴求的事物並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滿足與平安。主啊,求祢幫助我們在與祢的親密關係中,經歷真正的飽足與喜樂,並且成為慷慨的人。 奉主耶穌的名禱告,阿們!

回到主頁 從憤怒中發現傷痕>> <<​勝過色慾的三個秘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