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 Jodie 

以賽亞書53章5節:因祂受的鞭傷,我們得醫治。

記得一次和朋友傾談,她說了一句:「其實有時候生氣的背後,內住的往往是受傷的心靈。」這一句話讓我恍然大悟,也銘記在心,漸漸嘗試去了解自己。

四福音書也分別記載了耶穌被釘十架前曾潔淨聖殿的事蹟,祂看到聖殿竟成了作買賣的地方,就心生不忿。耶穌用鞭子把牛羊都趕出去,並倒出銀錢及推翻桌子。這是耶穌的義怒,其怒氣來自心靈的傷痛,心痛這個敬拜上帝的地方、一個代表上帝與人同在的地方,竟成了賊窩及迎合世俗的地方,將屬於上帝分別為聖的殿變成了廉價的交易市場。祂要將一切恢復應有的樣式,叫人知道聖殿的真正面貌。

教會是上帝所選召的一群人,我們原本就是一群蒙恩得救的罪人,在信仰的旅程中不斷成長,追求聖潔。上帝從未剝奪我們的個人感受,每個人都有情緒,情緒本來沒有好壞,但我們都要謹慎注意情緒對言行的影響與後果。

記得在我上中學時發生的兩件事情,讓我印象深刻。第一件是當時有一位長輩,她有一個快一歲大的孩子。有一次,我和三位同齡朋友站在一起時,她告訴孩子,長大後要像他們一樣成績好、運動好。我明明也在場,但她仿佛忽略了我的存在,這讓我內心感到受傷。事情還沒有完結,後來在我準備參加公開試的時候,我在社交媒體上寫了一些自我鼓勵的文字。然而,她看到我寫錯了一個字,就對我說難怪我做得不好。這兩次打擊讓我對這位長輩充滿了憤怒和不滿。

許多年後,我竟意外地在一個活動中遇到了那位長輩的兒子,還成為了他的導師,他當時已經是一個小學生了。當我得知往後每星期都會見到他一次時,我霎時有些不知所措。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他的家長,我不禁想知道他是否「像其他人一樣優秀」?作為一個信徒和導師,我知道不能有任何偏見,但我也無法完全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對待他,因為我心中一直對他母親的言行抱有芥蒂,恨不得好好教訓這個孩子。

每星期的掙扎真是難以言喻,我只能默默祈禱在每一次看到他前,都要提醒自己一視同仁地對待他。這樣的掙扎真是難以忍受,只有禱告能支撐我,我也非常困惑為何上帝要給我如此大的挑戰。如今我也忘了是如何捱過這段艱難的時光,如捏一把冷汗一樣,每一次都靠著禱告度過。久而久之,我竟忘卻了他的家庭背景,視他為一位普通學生。實際上,他和其他小孩子真沒兩樣,一樣在學習,一樣承受著學業壓力和家人的寄望。

「哪知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,為我們的罪孽壓傷。因祂受的刑罰,我們得平安;因祂受的鞭傷,我們得醫治。」(以賽亞書 53章5節)

憤怒的背後源自受傷的過去,但上帝直接醫治了我,一步步帶領我走過了這一座高山,讓我漸漸調整了怒氣和受傷的心情。這個過程充滿掙扎和困惑,但唯有抓緊祂,才能衝破枷鎖。一面被上帝醫治,另一面,這道傷口也漸漸結痂。

上帝從未剝奪我們的個人感受,每個人都有情緒,情緒本來沒有好壞,但我們都要謹慎注意情緒對言行的影響與後果。

反思:
當你感到憤怒時,冷靜思考一下其實是內心哪個部分受傷了。你願意將傷處交給上帝醫治,求上帝賜下力量去尋找傷口的源頭,邀請祂帶領你一同面對嗎? 

禱告:
親愛的上帝,在我們一生中總有跌跌撞撞的經歷,留下了不少傷痕。上帝啊,求祢醫治並光照那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傷患,叫我們能靠祢勇敢面對。也叫我們在被祢治癒以後,也能起來堅固身邊的弟兄姐妹,一同在信仰路上倚靠祢繼續前行。奉主耶穌的名禱告,阿們!

回到主頁 克服嫉妒的一條出路>> <<從貪婪到慷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