怠惰不僅是表面上的無所用心,更為根本的是內在靈性上的漠不關​心。

文/​俊偉 

馬太福音26章41節:總要警醒禱告,免得入了迷惑。你們心靈固然願意,肉體卻軟弱了。

「飽食終日,無所用心」,這是我們一般對「怠惰」的印象。躺在沙發上雙目無神地刷著手機看短片、在電腦前玩遊戲、懶洋洋地裹在被窩裡睡大覺、托著頭在桌邊發呆、漫無目的地在街上遊蕩。這常常是我閒暇時間的狀態,事後回想也不免感到有點空虛和內疚感……然而相比起做無聊事,當有些事我應該做卻沒有去做時,內疚感卻更加深重,諸如對身邊人缺乏關懷、對社區缺乏關心、面對不公不義無能為力、應該盡力卻沒有盡力;怠惰不僅是表面上的無所用心,更為根本的是內在靈性上的漠不關心。

「怠惰」在今天通常被理解為與肉體有關,但有一個與怠惰相關的詞——acēdia,這是從希臘詞ἀκηδία而來,意思是「缺乏(a)關心(cēdia)」,即漠不關心。後來人們多將其理解為懶散、怠惰和頹廢。在身體方面,它表現為昏昏欲睡、體弱多病、好吃懶做;在心理和靈性方面,它表現為情緒低落、無精打采、疏於禱告,對真理和應盡的責任缺乏動力。

至於基督徒,提到怠惰最容易想起的就是箴言裡面關於怠惰的眾多經文,例如「殷勤人的手必掌權;懶惰的人必服苦。」(箴言12章24節)或者耶穌所講的惡僕比喻(馬太福音25章14-28節)。怠惰的「現象」總是更被人注意,然而其內在因素卻更需要被關注。

所以,問題的關鍵在於:我們的心在哪裡?

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,耶穌見門徒都睡著了,就提醒他們總要「警醒」,因為稍有鬆懈,試探就會來臨;總要「禱告」,因為禱告是與上帝對話,讓自己的內心與目光定睛於上帝,只有真理才能使我們在試探中站穩。

正如耶穌所說「心靈固然願意,肉體卻軟弱」,我們明知揮霍無度、沉迷遊戲、暴飲暴食不對,卻深陷其中不能自拔,又或者明知事情不公不義卻不敢發聲,明知有人需要幫助卻不伸出援手……我們難以勝過這些試探,確實是因為我們雖已稱義卻仍是罪人,但沒有常常「警醒」與「禱告」也是其中一個原因。

作為一個罪人,我有時候仍會軟弱,陷入怠惰的罪中,對身邊的人、社會、公義缺乏關懷,或者對自己故步自封。然而我不再以自己內向為藉口不嘗試多與人接觸,或者以自己能力不足為藉口而不盡應當的責任。

相反,如今我對真理有與日俱增的好奇心,儘管會有起伏,但我依然保持著熱誠,樂意開放自己去迎接新的挑戰和改變,因為我信靠上帝所應許的未來會超乎我的想像。在基督裡,上帝已經不再以怠惰來定我的罪。

若人不認識真理、不知自己為何事而庸庸碌碌,即便是在學業或工作上非常「勤奮」並取得傑出的成就,仍然可能是萎靡不振的人;勤奮的外表並不決定怠惰的實質。同樣地,認識真理、明白生命的價值以及清楚自己的召命者,玩遊戲、看動漫、睡大覺、吃好東西這些表象也可以只是正常的休息。盼望我們因此可以更深刻地察覺自己的狀態,靠著基督、藉著禱告,上帝必定會幫助我們勝過怠惰(acēdia)。

反思:
我在什麼事上勤奮,在什麼事上怠惰呢?acēdia的狀態是否常常出現在我的生命中呢? 

禱告:
天父,感謝祢揀選了我,讓我與基督耶穌一起同為後嗣,以至於我可以稱祢為父;祢也差遣聖靈住在我裡面,以至於我可以回想起主耶穌所說的一切話,讓我也與祂一樣常常以祢的事為念。但我總有軟弱的時候,求祢憐憫我,加給我力量,當我在遭遇試探時站立得住,幫助我永遠不會對祢的事、祢的道漠不關心。奉主耶穌的名禱告,阿們!

回到主頁 勝過虛榮>> <<克服嫉妒的一條出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