饒恕的原則

主頁 > 牧者分享 > 饒恕的原則

饒恕的原則

耶穌說:「我對你說,不是到七次,乃是到七十個七次。」
(馬太福音18章22節)

閱讀經文:馬太福音18章21-35節

每個人都是罪人,但感謝上帝饒恕的恩典,使我們能與祂重建美好親密的關係。由於活在彼此傷害的破碎世界中,我們需要上帝的饒恕、以愛饒恕他人,也需要他人的寬恕。願我們透過以下幾個原則,一起學習饒恕的功課:

原則一:我們自己要先經歷上帝饒恕的恩典。

饒恕是屬主的人在基督裏所經歷的恩典,也是靈命成長和成聖的關鍵之一。我們需要先經歷基督饒恕的恩典,才能以祂的恩惠去饒恕人,從而更深地體會到祂饒恕的愛,並為祂作見證。此外,當我們越默想耶穌因著愛不計人類的悖逆,忍受十字架的痛苦,以及回應處在苦難中人們的需要時,我們就會越明白祂饒恕的恩典。

原則二:饒恕是主動的恩典,我們要選擇去饒恕。

耶穌十架七言的第一句話是:「父啊!赦免他們!」這是恩典,既是主動的恩典,也是饒恕的恩典。即使對方有千般萬般的不是,我們還是選擇饒恕。我們饒恕不是因為對方配得,而是因為我們願意順服上帝的話,正如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做的。

原則三:饒恕是我們一輩子需要不斷操練的功課。

饒恕當然不容易。我們所受的傷害越深,就越不容易饒恕加害者,但饒恕又事在必行!我們不但要身體力行,而且還要認真地實行「七十個七次」。耶穌所講的「七十個七次」 (馬太福音18章21-22節),不是指次數上的四百九十次,而是無限次的饒恕,那可真是一輩子的操練啊!饒恕傷害我們的人,不一定能挪去內心的傷痛;但倘若不饒恕,我們一定會深陷怨恨和痛苦之中。

原則四:饒恕反映了我們與上帝的關係。

饒恕反映了我們靈命的光景。我們若與上帝有親密連結,自然會更貼近祂的心意,明白祂慈愛與公義的屬性,進而更容易實踐饒恕。因為一方面,我們透過十字架認識到上帝對罪的公義審判;另一方面,我們深切體會到上帝對罪人的慈愛憐憫。因此,所有在基督裏的人,皆當以耶穌的愛去愛人,也因著耶穌對我們的饒恕,學習去饒恕人。

反思與禱告



以上四個原則帶給你哪些學習和啟發?
你可以如何把四個原則應用在生活中?

親愛的上帝,求祢鑒察我的心,讓我看見自己的生命光景,
使我能夠在生活中實踐饒恕的功課。
作者: 楊漢才牧師

畢業於新加坡神學院,考獲教牧碩士學位。他是福音自傳會馬來西亞區主任。同時在新山基督教佳音宣道會擔任顧問牧師。他常受邀在海內外各神學院教導聖經神學課程,在各教會主領佈道培靈聚會,青少年進修會及婚姻家庭講座。

主頁 > 牧者分享 > 饒恕的原則